王女士反复腹痛、腹泻,看了数家医院,吃了不少药,症状却怎么也不好转,其实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一定要警惕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一、什么是IBD?
IB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
二、IBD的病因及流行病学:
IBD的病因迄今不明,目前认为是由环境、免疫以及遗传等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可能的机制是:感染、饮食等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的人群,使之肠免疫反应过度亢进导致肠粘膜损伤。
近几十年来IBD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有持续增高趋势。统计显示在中国,近10年间炎症性肠病总病例约35万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患病人数在逐年增加,与前10年相比,近10年炎症性肠病总病例数增长约超过24倍,其中,克罗恩病患者数量增长甚至超过15倍。IBD在中国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市民中发病率高于其他城市。其中,经常熬夜、长期疲劳、西方化的饮食、吸烟、过度食用冰箱食物、饮食习惯不良、室内活动过多缺乏日光照射致维生素D缺乏,都是可能诱发炎症性肠病的原因。
三、IBD的临床表现:
IBD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患者常常经历疾病发作和缓解不断交替的过程。UC的病变主要累及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性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和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而CD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呈透壁性炎症,多为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等。
此外,部分IBD患者还伴随发热、食欲减退、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等全身表现,有些会合并一些肠道局部的并发症如:肠穿孔、肠腔狭窄、大量出血、肛周脓肿和肛瘘形成、大肠癌等;病情较重的患者可出现全身的并发症如关节炎、结膜炎、皮肤病变、骨质疏松、肝肾损害等。
四、IBD需要做哪些检查?
临床上主要需要的是血液检查、粪便检查、结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等。
五、IBD的治疗:
当患者被确诊为IBD后,医生将会制定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强调包括支持、对症、心理治疗及营养治疗的综合应用;对具体病例则强调个体化的处理原则。
IBD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益生菌、抗生素以及中药等。
六、IBD的饮食
对于活动期UC患者,应充分休息,进流质饮食,病情好转后改富含营养的少渣饮食,应尽量限制乳制品的摄入。病情严重的患者应禁食,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而在疾病缓解期,饮食应柔软,易消化,营养充分并能保证足够的能量,每日进食宜少食多餐。
而对于CD患者,则更加注意饮食调理和营养成分的补充,一般进食高营养低渣饮食,可适当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等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对于所有IBD患者,应注意观察记录每日的饮食与患者症状的关系,根据排便情况和相关症状(如腹痛、腹胀等)排除不能耐受的食物,应避免接触不能耐受的食物。同时确定出“耐受”食谱,以指导饮食。
(叶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