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层医生灾难创伤紧急救治技术手册》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刘中民教授和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秘书长张连阳主编,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多位从事灾难医学救援一线的专家共同编写。全书共35章,其内容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权威性”“时效性”“实用性”为特点,介绍灾难救援中机动医疗队在现场和移动医院或医疗队内实施的创伤救治技术,特别突出灾难现场挤压伤、现场开放伤、现场截肢等灾难中常见的创伤或技术,以及灾难现场分拣,灾难现场复苏、灾难救援人员心理应激的预防与干预,并适当增加伤情评估、紧急救治流程,以期使基层医生对常见灾难创伤紧急救援有最简明、最正确的了解和判断。作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教材、中国基层医生口袋丛书适合各级医院外科医生、住院医生、实习医生及轮转医生阅读参考。在教材的第四章第三节的现场心肺复苏方法中对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方法作了介绍。
据了解,当个体出现心脏骤停后,通常采用的是Kouwenhove开启的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方法,是以“心泵”学说为理论依据,即通过直接按压胸骨将力量传导至心脏,后者位限于胸骨与脊柱之间受挤压产生排血,并于放松时血液回流,如此周而复始建立人工循环。随着人们对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机制的研究,发现在胸外按压时心脏没有起到“心泵”的作用。心脏骤停后心肌细胞的顺应性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心脏舒张受限影响血液回流与心腔充盈,此时的心脏只是一条普通的管道,而推动血流循环的是胸腔内外的压力梯度,即胸外按压胸廓产生的“胸泵”机制而建立人工循环的,形成胸腔内外压力梯度是“胸泵”机制的关键,提示人们能够改变胸腔内压力的方法都可以用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
那么对于临床上有些患者属胸外按压禁忌,比如胸部外伤、胸肋骨骨折、血气胸、胸廓畸形、主动脉瘤等心脏骤停,就不能实施传统的胸外按压方法,也就不能直接通过改变胸腔的容积和压力发挥“胸泵”效应。遇此情形,还可通过哪些途径及方法以间接改变胸腔的压力和胸腔容积呢?中国武警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王立祥教授等提出的“腹泵”机制为此找到了一定答案。人体被胸腹之间的横膈膜分为胸腔与腹腔,当提拉与按压腹部使腹内压力变化,就带动了胸腹之间的膈肌上下移动,改变胸腔内容积产生胸腔内外压力梯度,后者因腹腔内压力导致至胸腔内正负压交替变化,尽而产生的人工循环作用,即“腹泵”机制所为之。
“腹泵”机制有其人体生理解剖生理基础,比如腹腔内容纳了人体四分之一的血量,这为人工循环提供了“血源”,胸腹间的膈肌上托着心脏,这为人工循环提供了“泵源”,其膈肌又是人体的主要腹式呼吸肌群,这为人工循环提供了“气源”,行腹部按压使腹腔内腹主动脉产生反搏,这为人工循环提供了“灌源”。诸如种种,依据“腹泵”机制,武警总医院王立祥等发明,德美瑞集团转化研制出世界首台德美瑞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经海南、河南两家国家药理基地验证,通过一元单组变量分析结论显著有效,为临床上一部分走“胸路”不通而行“腹路”的心脏骤停患者送去了福音。
(2016-11-04德美瑞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