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沉睡了百年的雄狮苏醒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1970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那年我出生了。
伴随着祖国的日渐强大,70后的我们虽说不上衣食无忧,但是生活水平却有了显著的提高。都说经济水平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精神上的要求也就高了。小时候,我们最羡慕的就是老师、护士和警察,他们教书育人、治病救人、惩治坏人,是我们这一代人心中的偶像。
外科系统科护士长权月
中学毕业后我如愿地成为了一名护校学生,成为了一名白衣天使。那时的祖国刚刚恢复护理高等教育,很多护理学说并不完善,医疗技术水平有限,许多物品还需要反复消毒使用。临床中最常见到的静脉输液,使用的都是钢针,有时候病情严重需要连续输液,加上患者的血管脆弱经常两三天后手就肿了起来,出院时满手的针眼。患者疼在手上,我们痛在心里。刚上班时我们的老护士长经常告诉我们,现在技术有限,我们不能最大的缓解患者的痛苦,但我们始终要把患者当亲人,尽我们最大的能力去减少患者的痛苦。因而在工作中,我一直视患者如亲人,“微笑”服务,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原则,对患者服务态度求好,对自己业务水平求精。我觉得温暖的语言、真挚的眼神和真诚的微笑也是医治病患的一剂良药,因为你安慰了患者的心灵。
二十多年来,无论在晨光微露的清晨,还是暮色沉沉的傍晚;无论在众声喧哗的白昼,还是万家灯火的夜里,我都一如既往地穿梭在形形色色的患者之间,反反复复做着不很复杂却很繁琐的护理工作。
我不在乎每天在病房穿梭多少趟,不在乎为了抢救患者而无法按时下班,也不在乎有多少个周末不能陪伴家人。我在乎的是急危重症患者能否及时得到抢救而转危为安,在乎治疗护理是否及时到位,在乎患者是否能够尽早解除疾患好转出院。
我们的工作不曾惊天动地,但当我们精心护理好一位患者,避免了一场生死离别的凄惨;当我们亲眼看到患者大病初愈后对生命独有的热爱时,一切都值得了!
如今护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应用学科。护士不仅是医生的合作伙伴,还扮演了护理计划者、管理者、咨询者、患者的代言人等多元化角色。我们的工作场所,由医院扩展到社区、家庭,并以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作为一名平凡的护理工作者,我将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把爱国奋斗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
(权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