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患者王女士在2019年体检时发现了肠息肉,病理结果回报绒毛管状腺瘤,医生强烈建议她将息肉切掉。但因为这些息肉并没有带来任何不适,王女士拒绝了。两年半后在家人的反复催促下患者复查结肠镜,结果发现原部位息肉已经癌变。
癌变的结果,对于任何个人和家庭来说,无疑都是致命打击。更让人觉得惋惜的是,这一切本可避免!
胃肠息肉非常常见。但在面对息肉时,每个人的态度却大相径庭,有人慎重再慎重后最终割掉息肉;有人不以为然,放任息肉生长,最终演变成癌症。
说起来都是“息肉”,可是都一样吗?到底哪些息肉是我们应该警惕的?哪些息肉不用过多在意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欧洲杯投注网站下载_澳门赌博现金网-官网:胃息肉
胃息肉基本没有明显症状,但也可能伴随胃痛、腹胀、反酸和消化不良等症状出现。胃息肉可能与遗传、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长期服用抑酸药、饮酒、个人饮食习惯(如较多肉类(红肉)、腌制食物、油炸食物,较少进食蔬菜类)有关,高脂血症及肥胖患者也会增加罹患胃息肉的风险。
胃息肉中,约有80%为炎性或者增生性息肉,20%为腺瘤性息肉。前者癌变的几率比较低,约为0-5%;后者癌变几率很高,约为25%-50%。再者,息肉恶变风险与大小也有关系,直径小于1.0cm的有蒂息肉癌变率小于1%;直径在1-2cm者癌变率通常为10%;直径大于2cm者,癌变率通常约为50%左右。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哪些息肉需要治疗呢?对于胃息肉来说,一般多为良性,增生息肉为非肿瘤性息肉,小于0.5cm的均可以观察。
腺瘤性息肉癌变率可达30%-58.3%,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即需治疗。
总结下:1.小息肉(直径小于0.5 cm的),可以随访,也可择机切除。
2.病理证实的腺瘤性息肉,且直径>2cm,广基的,伴有不典型增生的,必须切除,并遵医嘱定期复查。
3.多发性息肉,你可以选择分期分次切除。
4.家族性息肉,要结合肠镜及其他检查,选择合适的时间及时治疗。
5.对于病理证实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疑癌、或已经癌变的,建议视具体情况,内镜下行EMR或ESD术,或者外科手术治疗。
欧洲杯投注网站下载_澳门赌博现金网-官网:肠息肉
肠息肉主要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前者不容易癌变,后者癌变风险则很高。
有数据显示,80%-95%的大肠癌是从肠息肉演变而来,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10年。肠息肉符合下面任何一个标准,癌变风险都会增加:
1.直径≥1cm;
2.息肉个数≥3个
3.病理报告出现“管状绒毛腺瘤”、“绒毛腺瘤”、“高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等字眼。
即使是炎症性息肉(过去认为不会癌变),但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长期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而且,长大之后,也有腺瘤化改变的可能。所以,结直肠任何大小的息肉都有发生癌变的可能,发现有肠息肉,无论什么性质,都应尽早切除,以免它悄无声息地变坏。我们应当在它癌变之前切除它,以绝后患。
因为结肠息肉的高发,建议大于40岁的高危患者都应查一次结肠镜。那么,哪些是高危患者呢?
有肠癌家庭史、阑尾切除术后、胆囊切除术后、有大肠息肉病、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史;或高脂饮食、肥胖、有长期吸烟史、长期过度饮酒、长期熬夜压力过大的人群,都属于肠癌的高发人群。建议此类人群都应完善结肠镜检查。
不属于以上情况的人群,有检查意愿的话,也是建议行结肠镜检查的。因为结肠息肉大部分长得都比较缓慢,做完一次高质量的肠镜后如果一切正常,那么一般5年的时间都是没有问题的。
(消化(肝病)科崔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