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功能减退是多种疾病(如高血压、高黏血症、动脉硬化等导致的内耳前庭供血障碍,各种感染引起的前庭神经炎、内耳迷路炎、梅尼埃病等)对内耳造成影响的结果之一,眩晕是常见的症状。前庭系统损伤后,若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功能较差,则患者在缓解期也依然会感到眩晕和不平衡,有些患者会发展成不良的姿态控制以适应需要,更有甚者由于未得到及时治疗,往往会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前庭抑制性药物虽然对症状有所控制,但会减缓前庭功能的恢复;手术治疗对于一些进展性疾病如肿瘤等引起的前庭功能紊乱有效,但术后常会留下永久的单侧前庭功能损害,依然会带来眩晕及平衡失调等问题。
实际上这些症状可以通过前庭康复治疗得到缓解。基于前庭代偿机制的前庭康复治疗是一种特殊的非药物疗法,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康复训练方案,提高患者的前庭位觉、视觉和本体感觉对平衡的协调控制能力,调动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功能,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头晕、眩晕症状,防止跌倒,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其有效性和可靠性逐渐成为前庭功能减退的主要治疗及预后手段之一。
前庭康复机制和基本原则
一侧或双侧前庭器官损伤后可导致失衡感,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平衡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这种现象是由前庭系统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包括细胞功能恢复、中枢兴奋性冲动发放率的自发性重建、前庭代偿、前庭适应和前庭习服等。但是代偿、适应和习服形成后,如果功能重组构架比较脆弱,则眩晕会再次发作。前庭康复训练有助于前庭系统功能的恢复和巩固,早期干预对于提高康复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广义上前庭康复的基本原则是将患者暴露在能引起眩晕的状态下使视觉信号在视网膜上产生滑动或使身体姿势处于非平衡状态。首先,须确定能诱发出症状的活动或环境状态。其次,考虑患者平衡和步态功能的缺陷。通过对这些刺激不断的反应,前庭症状或不良适应行为会逐渐改善。康复计划会包含常规锻炼及与年龄匹配的其他健身运动作为治疗完成后的保持方法。制定个体化的训练方案主要从以下这四个方面考虑:适应性练习、习服练习、平衡和步态练习、综合条件练习。
哪些患者适合进行前庭康复治疗
大多数眩晕和失衡症状与内耳疾病有关,一般情况下只要正常地进行日常活动就可缓解。但是如果眩晕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则大脑会对平衡和视觉输入信息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引起较长期的问题,这种患者比较适于进行前庭康复训练。
进行前庭康复治疗前应先对患者的平衡功能进行评估,确定其是否适合进行康复训练。有文献报道,在使用其他方法未见疗效的患者中,有70%经过前庭康复治疗后平衡功能得到显著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换、疾病结构的改变以及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要求的变化,康复医学逐渐担负起全面提高病残者生存质量这一重要的使命。近几年,系统的前庭功能评定和前庭康复技术逐渐趋于成熟,在耳鼻咽科、神经内科、精神科、矫康复科、运动医学、理疗科和老年病科等很多医学学科广泛开展。康复训练不但针对疾病本身,更重视疾病所导致的功能障碍,着重于提高生活质量,恢复患者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张润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