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不少人在朋友圈看到一些与骨质疏松有关的“健康提示”。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杨国跃提醒,人们应该重视骨质疏松的问题,但也不必过于紧张,一些流传已久且深入人心的防治骨质疏松的“小知识”“小窍门”并不科学。
误区一:骨质疏松就是因为缺钙
人体骨质疏松,钙缺乏只是诸多原因之一。通常来讲,人在成年后骨量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流失,这和人体的激素水平相关,这类原因导致的骨质疏松称为原发性骨质疏松。还有一些骨质疏松是由于特殊疾病导致的,临床上称为继发性骨质疏松。此外,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还包括: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过度、饮酒过度;缺乏体力运动;缺乏日照;过分节食等等。
误区二:治疗骨质疏松就得补钙
人体骨量流失的过程在没有外源药物的情况下,基本无法逆转。如果诊断为骨质疏松,需要进行规范化治疗。常见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包括:二磷酸盐类的药物,活性维生素D,还有就是常见的钙剂。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涉及全身内分泌情况,激素水平调整,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等一系列复杂过程,绝不能一“钙”而论。当然骨质疏松确实存在钙质缺失,但单纯补钙是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的。
误区三:喝大骨汤可缓解骨质疏松
很多人认为平常多喝大骨汤,可以有助预防甚至是缓解骨质疏松,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有实验证明,骨骼通过高温熬煮,骨汤中的钙质是微乎其微的。动物体内99%的钙都存在于骨组织中,但骨头里的钙主要是以非结晶体钙盐的形式存在,很难溶于水,一般熬汤方法根本不能将这些钙盐溶解。
误区四:碳酸饮料会引发骨质疏松
欧洲杯投注网站下载_澳门赌博现金网-官网:喝碳酸饮料会引发骨质疏松的说法一直流传于民间,甚至也曾有专业机构提出这一论断,但目前医疗国际权威机构并没有认同这一观点。凡事讲究适度,只要别把饮料当水喝,少量饮用碳酸饮料是没有问题的,不必谈“碳酸”色变。
杨国跃表示,人体25岁到35岁之间是骨量高的时候,30岁以后开始下降。想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年轻时就开始为自己储备骨量,多运动别挑食,多和阳光“亲密接触”。如果中老年人发现自己经常出现腰背酸痛与腿脚抽筋等情况,建议到医院做一下骨密度检查,因为这有可能是骨质疏松所发出的信号。
(转自《今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