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如何分类的?
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与老龄化和性激素改变,以及既往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如缺乏运动、不晒太阳、喜饮浓茶、咖啡及酗酒等。
继发性骨质疏松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包括:1.内分泌疾病:甲亢、甲旁亢、糖尿病、库欣综合征、性腺功能减退症、肢端肥大症、泌乳素瘤等;2.免疫疾病:类风湿关节炎;3.慢性肾衰、肾小管酸中毒导致的肾性骨病;4.多发性骨髓瘤及骨转移瘤等恶性肿瘤;5.药物:糖皮质激素、抗惊厥等药物长期应用。
哪些人易患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有一些因素是不可控的,而有一些因素是可以控制的,还有一些疾病及药物影响骨代谢,促使或加重骨质疏松。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因此,临床上需注意识别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骨折的危险因素,筛查高危人群,尽早诊断和防治骨质疏松症,减少骨折的发生。
临床上评估骨质疏松风险的方法较多,这里推荐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 (IOF)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只要一分钟,带您了解骨质疏松离您有多远。
上述问题中只要有一项为“是”,就提示存在骨质疏松风险,并建议行骨密度检查或FRAX风险评估。
(内分泌科于倩)
|